时间:2022-09-21 10:26:41 | 浏览:399
来源:达州日报网
“精准脱贫看万源,五‘福’临门来支援,如今摘掉贫困帽,家家户户笑开颜。”2020年岁末,一首打油诗在四川达州万源市青花镇、固军镇等地老百姓口中传唱,表达了当地群众对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四川省民政厅、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川局、工行四川省分行、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五个省直部门(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累计向万源市定点投入资金3.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3个,直接帮助14个贫困村退出、1367户4250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牵头部门担当扶贫“领头雁”
万源市原茶垭乡老洼坪村背靠花萼山,平均海拔1000余米,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环境恶劣。“以前村里不通自来水,到处都是泥巴路,赶个场要走五六个小时。”该村支部书记王万聪一番话道出了老洼坪村当时的落后状况。
2015年,四川省民政厅牵头四个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万源市。老洼坪村由省民政厅、工行四川省分行和四川文理学院共同帮扶。“争取今年就把公路和吃水的问题解决了!”在省直部门(单位)联系指导万源市脱贫攻坚联席会上,省民政厅领导的承诺掷地有声。
一项项帮扶项目迅速在老洼坪村推开,村组道路开始硬化,自来水入户安装,村党群服务中心逐渐配齐办公设备……“几年时间,变化超出人们想象。柏油大道代替泥泞小道,破旧土屋成了幢幢楼房……”村里天翻地覆的可喜变化让村里老人邱洪余“诗兴大发”,在自家墙壁上写下了自创歌谣,道出了村民们心中的感激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四川省民政厅支持建成的万源市驮山康养服务中心
脱贫攻坚,产业当先。为了让村民创业致富,工行四川省分行下派的原驻村“第一书记”常艺螣辗转各地,充分发挥“娘家”行业优势,积极奔走呼吁。2015年12月25日,全国第一笔“农村种养殖致富带头人无抵押助业贷款”(以下简称“致富贷”)在老洼坪村落地,迅速“贷”动了老洼坪村的发展活力。村民们用“致富贷”资金发展起生态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业,奏响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进行曲。村民简文波用16万元贷款建起了小波家庭农场,扩繁肉牛39头,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四川省民政厅选派14名干部扎根万源,帮助万源市7个贫困村、490户贫困户如期脱贫,支持项目资金1亿余元,新建万源市精神病医院、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助推万源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弯道超车”。
驻村工作队结成战贫“尖刀队”
“产品:旧院黑鸡,数量:2300只……”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一笔采购大单让万源市旧院镇大伦坎村“第一书记”黄亮激动不已,他迅速拉起了一支“贩鸡突击队”联系货源。入冬后的山区昼夜温差极大,早出晚归的队员们双手和脸颊冻得通红,说话直打哆嗦。经过3天连续奋战,顺利完成了收购任务,共成交16.5万元,单户最大成交金额超过1.8万元。
2018年,黄亮与罗贤春、田邦力、王东一起组成驻村工作队,带着工行四川省分行的殷切嘱托,一头扎进了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市旧院镇大伦坎村。刚到村里,驻村工作队实地调查发现,大伦坎村是“天府十宝”之一——旧院黑鸡的种源保护地,全村耕地少、山林荒坡多,养殖黑鸡的条件得天独厚。可他们看好的发展“钱”景,当地群众却反应冷淡。
石塘镇东西部扶贫协作茶叶基地
“这几年黑鸡都卖不起价钱。”“大家都喂黑鸡,供大于求卖不脱。”村里人告诉他们。一直以来,大伦坎村的旧院黑鸡基本都是农户散养,养殖场地、养殖技术、鸡苗防疫等问题导致黑鸡品质参差不齐,市场口碑不尽人意,价格甚至都比不上普通土鸡。
为解决旧院黑鸡的品质和销售难题,驻村工作队借助工商银行资源、渠道和平台优势,探索出“1 N”抱团发展模式,即一个养殖大户带动多个普通农户。工行四川省分行购买鸡苗,由养殖大户统一孵化育雏后分发给农户饲养,养殖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并在出栏后统一宰杀、包装、销售。2020年,大伦坎村5名养殖大户通过工商银行融e购等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500余万元,带动全村160余户贫困户致富增收。
驻村工作队又从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争取到扶贫资金65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110万元修建黑鸡养殖场,100万元成立村级电子商务中心和食品冷冻冷藏仓库,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现雏形。
特色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2019年1月,“爱在身边·温暖巴山”感动万源·2018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来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川局(以下简称“粮储四川局”)的“国储党员服务队”,因越过川渝、集结巴山、挺起担当脊梁、冲锋在脱贫攻坚战场、奔走在脱贫致富路上,成为唯一一个获奖团体。
2016年3月,粮储四川局定点帮扶万源市原白羊乡茶园坪村、三清庙村两个贫困村,随后成立了四川国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储农业公司”),立足万源富硒的广阔腹地,开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产品研发等业务。
截至2018年底,国储农业公司共建成9000亩茶叶基地,提供除草、施肥、保洁等各类基地管理岗位,吸纳当地贫困户就近就业。为调动群众积极性,2019年,粮储四川局组织县、乡、村和驻村工作队召开联席会议,提出“返租倒包”新模式。由国储农业公司具体实施,将前期建成的茶叶基地返包给农户,并无偿提供农资物品、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等支持,让农户成为主力军,形成企业与农户产业共促、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为进一步打消群众顾虑,还对贫困户实行前三年免租。
乘着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国储农业公司在万源市5个乡镇6个贫困村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茶叶基地1.2万亩,打造了“石塘—白羊—旧院”和“草坝—石窝”两个核心茶叶产业带,直接带动10万余人次参与茶叶种植或就地务工,辐射带动3.4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旧院镇大伦坎村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插秧
如今,国储农业公司与群众共同打造的“一山青”自有品牌,先后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博览会上参展并斩获金奖,“绿叶子”变成了致富的“金叶子”。
为民服务架起干群“连心桥”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基层普遍缺乏卫生防疫物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到万源市旧院镇凤凰山村“第一书记”张孝颜的反馈后,在自身防疫物资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迅速向该村支援了200只医用外科口罩、20瓶医用洗手液、20瓶医用消毒液和10支体温测量枪等物资。
张孝颜又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成功募集400只医用外科口罩,驻村工作队队员李伟、林愍睿分别以个人名义捐赠护目镜、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
2020年8月底,村里贫困户何正琼的丈夫徐永亮患脑动脉瘤病情危急。虽然转诊及时,手术后徐永亮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刚刚脱贫的家庭无力承担。在了解情况后,张孝颜多次组织驻村工作队讨论帮扶方案,并第一时间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领导和扶贫办公室作了汇报。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研究后,立即以各党支部为单位开展爱心募捐。短短一周时间,31440元善款就汇至何正琼银行账户。
2020年8月,驻村工作队带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领导和干部职工的深切关怀到病房看望了徐永亮。何正琼拉着张孝颜泪流满面地说:“感谢你们帮我们渡过难关。”随后,递上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老百姓成为脱贫“主力军”
2020年7月1日,四川文理学院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我今年75岁,年老体衰,老伴贺仕陆身体也不好,原来一家人居住在丁家沟山上的危房里,交通不便,一到下雨天就害怕,生活十分艰苦。自从你们帮扶以来……”这是一位老人写给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的一封感谢信,朴实的言语饱含深情厚意。
老人叫刘德明,家住万源市永宁镇柏树坝村,是一名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因病和缺劳动力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旧院镇凤凰山村驻村工作队为困难群众募集善款
2015年,四川文理学院与柏树坝村结成了帮扶“对子”。172公里,3小时车程。四川文理学院干部职工常态化到万源市开展帮扶工作。不久之后,刘德明一家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下山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安全电,硬化道路通到了家门口,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在2018年底顺利脱贫。
年过古稀的刘德明腿脚不便,难以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但他不等不靠。“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坐享其成,我想自己干点什么,却找不到门路。”在一次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时,刘德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四川文理学院买来70只鸡苗送到刘德明家中,并邀请技术人员上门对其进行指导,初见成效后,又帮着扩大规模,建起了家庭养鸡场。目前,养殖数量超过了200只。
近年来,四川文理学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深度参与万源市教育扶贫工作,开展教师培训、基层干部培训和民众技能培训等1200余人次,持续激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航 通讯员 李帅)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 袁小平 杨鹏 刘凤花/文 黄庆阳 杨鹏/图从一组数字看光明区公明街道对口帮扶,220公里(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南门外村间的距离)。10(贫困村出列10项指标均满足,达到出列标准)。
12月23日,在为期七天的“2017新媒体走基层 聚焦广西脱贫攻坚采风活动”中,新闻媒体记者最后一站到达来宾合山市。这座曾经产煤量占广西四分之一,为广西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城市,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消耗,2009年,合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
9月8日,鲁甸县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 2022 年第六次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度会议。县委书记张洪坤主持会议并讲话。张洪坤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指
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中部,地处武陵山主峰梵净山下,是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有贫困村8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万人,贫困发生率19.85%。通过全力攻坚,2017年江口县实现脱贫摘帽,201
红网时刻记者 王石磊 张金东 通讯员 瞿云 怀化报道沅水河畔的大美沅陵。(瞿宏红 摄影)“天高路远不用怕,我会牵着你的手,精准扶贫路上,我会一直在你身后……”恰如沅陵扶贫歌曲《我会牵着你的手》中所吟唱,脱贫后的沅陵儿女,用壮志豪迈的歌声,唱
发挥资源优势 创新发展模式 助推脱贫致富——巧家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为脱贫攻坚输送源动力光伏扶贫项目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成本低、见效快、收入可持续。巧家县立足光热资源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新能源利用相结
近年来,芦溪镇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芦溪镇是我县的北大门,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芦溪镇、花园镇合并而成,全镇幅员面积134.3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2万余人。芦溪镇鹤林村由原棬林村、
四川新闻网消息(唐小未 记者 袁洋)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顶峰村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它能够稳定脱贫的原因,是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村民有长效增收产业。时间跨度不过6年,同一方水土,同一方人,却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与推进乡村振
来源: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脱贫攻坚党旗红——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遂宁市安居区委组织部4月22日,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在接受全省表彰的先进集体中,安居区委组织部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份殊荣,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
来源:达州日报网“精准脱贫看万源,五‘福’临门来支援,如今摘掉贫困帽,家家户户笑开颜。”2020年岁末,一首打油诗在四川达州万源市青花镇、固军镇等地老百姓口中传唱,表达了当地群众对省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的感激之情。近年来,四川省民政厅、国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是根本。近年来,四川省万源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富硒产品,加快促成富硒产业化,建设生产基地,为扶贫攻坚又闯出了一好门路。大巴山上的茶园政策管扶齐下,共迎产销双收万源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秦巴山区核心区,是中国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9月18日上午,第十八届西博会期间,四川万源投资环境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万源精心筛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推介,涵盖生态旅游、富硒农业、现代建筑业等多个领域。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力涌进行现场推介,
关注我们,了解新时代达州!突破绿色产业 提升发展能级奋力谱写“生态福地·和美万源”新篇章中共万源市委 万源市人民政府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心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谋划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确立了“157”总体部署,彰显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生态,绿色,一直是四川万源对外最靓丽的名片和底色,成为了万源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过去的发展中,生态和绿色一直都是万源发展和前进路上的主旋律,且将一直延续。大会现场9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万源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万源市委书记倪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9月29日,万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议选举方波为万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伍胡榕(女)、于晓积(女)、王心洪为副主任;选举朱挺为万源市人民政府市长,熊江成、郑波成、张旭、张虹(女)、胡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