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6 22:41:10 | 浏览:787
(一)敦煌莫高窟的由来
公元366年,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来了一位瘸腿和尚,法号乐尊。
乐尊和尚拄着个拐杖四处转悠,忽见鸣沙山东麓的断崖闪烁着一片耀眼的金光,定睛细看,山上竟然浮现出万佛的身影。
他扔掉拐杖,扑倒在地,流泪满面地磕了几个响头,顿悟了神的意图。
万佛们选择在这座山上冲着一个凡人显形,绝对不是偶然,就像释迦牟尼把印度作为宣教的起点,也绝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众所周知,天界不立文字,神仙用不着苦学诗歌与绘画,更不必提雕塑与建筑,想住什么宅子,心里念头一动,面前马上就有了。
对神仙来说,悟性高于一切。
佛祖乃悟性最高之神,向来说话简洁,讨厌啰里啰嗦,他与诸神的交流一般不超过五句,每句不超过十个字。一个眼神即心领神会。
佛祖释迦牟尼对凡人做了一番考察,觉得印度人比较合他的心意。印度人多为文盲,但悟性较高,苦行者众,于是佛祖决定投胎为乔达摩·悉达多王子,要先去教化印度人。
佛祖很快发现,人类比他想象得要冥顽得多。最可怕的,人类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东西,一概认为是妖言惑众,不仅恶意诋毁,且恨不能置于死地而后快。
后来的耶稣也充分领教了人类的这个特性,告别人类世界的时候,那叫一个心痛啊!
释迦牟尼个性谨慎,鼓足了勇气才把自己的悟道悄悄告诉身边的弟子。好在印度人不比欧洲人,悟性明显高出几个档次,竟都信了他。队伍神速壮大,佛祖深感欣慰。
几十年后,诲人不倦的佛祖决定提前退休,告诉弟子们他要涅槃了。
弟子们如同末日降临,个个哭得满地打滚,有的甚至拔出小刀,要割耳朵剖肚子,希望佛祖回心转意。佛祖对他们的悟性深表忧虑。
释迦牟尼换了个最舒服的躺姿,脑袋枕在手掌里,眼睛半睁半闭,对弟子们叹道,“我来到世上就是彰显真理的。你们听我的话,我就永远活着,你们不听我的,我活再久也是白搭。”显然,佛祖有些厌倦自己的唠叨了。
事实证明,印度人的悟性离佛祖的期望值仍有相当的距离,且一代不如一代。佛祖走后,佛教在印度迅速走向衰落。
极乐世界里的佛祖因此闭门思过,总结教训。
首先,面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方式效率太低,虽培养了十位高徒,但教学水平不如神意,导致门徒素质一届不如一届,窝里斗现象越来越不像话了。
凡间佛界的一幕幕闹剧让佛祖认识到,他应当把自己的言论记录下来,智商低的弟子们就不至于误解自己,也方便将真理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么一想,释迦牟尼甚是后悔当初没选择中国这个古老的文化大国。
好在补救还来得及。佛祖给了印度弟子一些启示:去吧,到中国去,到佛祖最需要的地方去。 于是弟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跑去中国弘扬大法。
等到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它在印度已经凋零到让佛祖也为之心碎。
佛祖及诸神开始认真考虑如何让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
他们如今确信,佛学思想,重在宣传,相关的文字、绘画、雕塑和建筑,一个都不能少。考虑到战火会轻而易举毁掉这些,选择一个不会被战火蔓延的圣地就迫在眉睫了。
万佛一齐出动,在中国的版图上声势浩大地绕了一大圈。太偏僻的地方不予考虑,太繁华的京城也被排除。
诸佛们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中国的帝王将相更替频繁,且智商参差不齐,保不定哪任皇上瞧着佛教不顺眼,那么京城里连和尚带寺庙就要遭殃了。
他们都对丝绸之路感兴趣,毕竟大家在极乐世界都是热闹惯了的,于是众口一词地举荐敦煌,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地处西域、中亚、欧洲的交通要道上,日夜穿梭着各个国家各种身份各种职业的人。
时间回到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敦煌的某个赶集日,游人多得异乎寻常。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万佛已化身凡人,挤进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有菩萨感慨:“人类这个物种果然品种繁多,有黄有白有黑,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大家都知道,佛的眼力不比凡人,能一眼看透面前这个人的来世今生,也就是说,这个人的前世、前前世、前前前世的样子都会呈现在佛的面前,莫不因为各种贪欲而烦恼痛苦。
诸佛们摇头而叹:“他们纠结的这些东西都是虚的空的呀。”
可是凡人不这么看,他们吧唧着嘴巴嚼着鸡腿喝着肉汤,简直快活死了,这怎么是虚的呢?金钱、地位、荣誉,这些宝贝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比那些虚无缥缈的神啊佛的实在多了。
凡人一旦被欲望占据了身心,他们的肉体在神明眼中就会显得灰暗而滞重。
万佛在灰暗的人群中苦苦寻觅,一次次失望——那个命中注定的人在哪儿呢?
当乐尊和尚拄着拐杖挤过来的时候,诸佛们的眼睛亮了:没错,就是他!
这和尚长相丑陋,瘸着个腿,扭曲的身形在灰蒙蒙的人流中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于是,在神意的引导下,乐尊和尚来到了鸣沙山,抬眼望见了断崖。突然间,万佛齐刷刷在他面前显形了,好一片耀眼夺目的金光!
乐尊和尚吃力地爬起来,隐隐悟出,万佛希望他能够在这座山上修建石窟,供养诸佛诸神,让佛教在这个圣地发扬光大。
然而,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瘸腿和尚而言,在岩壁上开凿一个大石窟,并不比踩着高跷摘月亮更容易。理智告诉乐尊,凭他一己之力,连一个兔子蹲的小洞也凿不出来,而且很可能被掉下来的石块砸个半瘫,他情不自禁地瞟了一眼自己的那条好腿。
就在此刻,乐尊和尚听到内心有个声音在呼喊:“行动吧!万佛会出手相助的!”于是,他拄着拐杖跌跌撞撞地冲上去了。
就这样,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奇迹般地开工又奇迹般地完工了!
有几位菩萨自告奋勇地充当模特,在乐尊面前显出真形,要和尚在墙壁上留下他们的音容笑貌,供信徒们膜拜敬奉。
乐尊和尚没学过绘画,抓着画笔的手直哆嗦,他笔下的菩萨简直惨不忍赌,脸蛋画得格外痴肥。乐尊无比惶恐愧疚,不知念叨了多少遍“罪过罪过”!
这几位菩萨一肚子不满意,不过叨咕了几句也就算了,心下自我安慰:随他乱画吧,只要不标注咱们的名号就中。
三面墙壁画满之后,乐尊每天坐在石窟里静心打坐,打算在这里安营扎寨直到涅槃升天。
万佛对此表示不满,大家兴师动众忙活了这么久,难不成只为他一个人筑了个窝?若他老死在洞里,世人怎能领悟神的意图?
于是启示这位高僧四处云游,把万佛在鸣沙山显形的事迹传扬出去,好让更多的高僧前来此地打洞。
乐尊和尚果然不辱使命。
——本文来源于网络
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的三危山有一座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如此规模宏大的莫高窟是怎么建造成的呢?有
敦煌地区在远古时期本是浩渺的大海,而后海水退去,形成湖泊,今日已成干旱的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39毫米。敦煌四周环山,当我们乘坐民航飞机俯视敦煌的时候,可以看到绿洲周围呈圆形的湖岸轮廓。莫高窟开凿在敦煌盆地南面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崖高40
记者20日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今年12月至2022年3月31日,兰州、金昌、白银、甘南、定西、临夏、庆阳7个市州将实行全域免费开放,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天水麦积山石窟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均实行门票半价优惠,以吸引游客体验甘肃冬春之美
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非常偶然,1900年,一个杨姓的男子坐在第第16窟的甬道内抽旱烟,当他在北壁上敲打烟袋锅里剩余的烟灰时,听到了一阵空洞的回响,因此怀疑这里藏有一个暗室。他告诉了当时看守莫高窟的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
你有没有想过,若干年后,你准备出发旅行,打开手机--输入目的地,结果却是“查无此地”,会是怎样的感觉?那个本该在地球上熠熠生辉的地方,经过岁月和人类活动的打磨,变成了尘土,“消亡”这个词,就让人太过沉痛了。莫高窟,或许终究逃不过这样的命运。
什么样的洞窟会被选为特窟呢?特窟不一定比普窟美,但特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较为丰富,因此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特别提醒,特窟的费用是一个窟一个窟的收费,一般费用在150-200元。出行前打电话咨询。因为特
敦煌莫高窟 作者拍摄莫高窟小牌坊前用手机APP可与九色鹿互动 作者拍摄一进莫高窟,几乎每个洞窟里都会响起游客此起彼伏的声音:“飞天在哪儿啊?”“这是飞天。”“飞天在这儿!”人们总在重复着一个高频词汇——飞天。莫高窟第112窟 《反弹琵琶乐舞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至今保留着众多洞窟,本系列以高清的图像,记录敦煌莫高窟最经典的壁画与彩塑作品,领略敦煌壁画独到的艺术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体验敦煌石窟艺术创作者高超的技艺与匠心。传播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断崖和周边荒远自然,犹如世外仙境。莫高窟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姜亮夫先生曾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在敦煌,它为什么不至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莫高窟”你可能不知道
莫高窟始建于东晋末的前秦时期,历史悠久,往后南北朝时期发展较快,唐朝达鼎盛。唐后历代均无更多建造,以维护修缮为主。清末发现的藏经洞有大量历史珍贵文物,不幸的是,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流散海外,外略内毁,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莫高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据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
作者:刘睿(《中华遗产》编辑部内容总监;安洋(编辑)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里,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融合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直至几乎被世人所遗忘。从1900年6
中国网敦煌讯(刘小鱼)行走在敦煌大漠之中,游历于“沙漠中的大画廊”里,经典永存的佛教故事、意义深奥的佛经义理、摇曳生姿的唐朝妇女……通过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壁画,一座座惟妙惟肖的塑像,这些逝去的时光、悠久的文化在历代工匠精湛手艺下,通通被铭记。
翻开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有一个灿烂的名字被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它就是享誉世界的敦煌莫高窟。一千多年前的先人们在这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宝藏,见过这些精美壁画和雕塑的人们,无不赞叹古人精湛的技艺和高深的智慧。莫高窟千佛洞是中国文化史
这是4月18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窟群全长1600余米,历经千年营建,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该石窟是以石窟建筑、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