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末明初有一位名陶宗仪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写了一本《辍耕录》,记载了元朝的历史事实及风俗习惯等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中也有一些小故事,比如黄道婆的记载最早就出自这本书,书中还写了一个关于人和猴的故事,而且这猴子还是个“小偷”,看起来也挺...
元末明初有一位名陶宗仪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写了一本《辍耕录》,记载了元朝的历史事实及风俗习惯等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中也有一些小故事,比如黄道婆的记载最早就出自这本书,书中还写了一个关于人和猴的故事,而且这猴子还是个“小偷”,看起来也挺有意思。
元朝末年,有一个叫杜彦明的戏子从江西回韶州(今广东境内),在酒店遇见一位相公,这相公打扮很奇特——他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嵌珠的帽子,却穿了一双难登大雅之堂的皮鞋。杜彦明觉得很奇怪,就办了一桌酒席,请这位相公吃饭。第二天,这相公又置酒回请,杜彦明此时看见相公房间有一只很机灵的猴子栓在柱子上。一会,猴子被放开,开始在酒桌上转悠。
相公给这猴子说了一些胡话(不是胡说,是北方番语),这猴子就捧着一个碟子过来了,相公突然又用胡话骂了这猴哥几句,猴哥把碟子放回去,捧了个碗过来。杜彦明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这相公说,他曾经有个妾,可惜生的孩子才一个月就夭折了,正好当时这只小猴才出生半个月,猴妈被猎犬咬死了,于是我的妾就把它收养了。等猴子长大,自然就能听人指使,还能听懂我们说话。
说来也是缘分,杜彦明后来到了清州(在今河北省),住在一个姓吴的朋友家,突然有人告诉这位吴朋友,说那个带猴子的人来进城了。吴朋友告诉杜彦明,这位相公和猴都是小偷(此人乃江湖巨盗)。相公每次出去串门,都把主人家的里里外外看个清楚,晚上就让猴子进来偷东西,自己在外边接应。我今天必须要为民除害。
吴朋友设宴邀请这位相公,说自己愿意出白银十两,要这只猴子,但是如果不给的话,就直接要猴头,你也休想得到一个铜板。相公答应了,然后给猴子说了几句话就走了。恰巧吴朋友处有人听懂了胡话,说这位相公刚才给猴子嘱咐的话是:“猴哥,只要你不吃不喝,他们肯定就不绑着你了,到时候你就赶快逃跑,我在十里外的寺庙中等你。”
吴朋友一点都不信,但是晚上拿好东西喂猴子,它还真的一点都不吃。吴朋友大怒,叫人出去看,那位相公果然在寺庙里等着呢,于是就把猴子给杀了。
关于这件事,历史学家吕思勉还专门论述过,他觉得猴子懂一些简单的指令,拿点东西什么的应该是可行的,让它不吃不喝,还约地方逃跑就有点吹牛了。而且吕思勉先生还说,人让猴子偷东西,猴子有什么罪?连个审问过程都没有,就把猴哥杀了,是不是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