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农机化工作战线,谁都知道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人朴是著名的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专家,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研究的学术成果,不少为国家农机化主管部门吸收借鉴,用于指导农机化工作实践。但就是这样一位一辈子研究农机化的老教授,...
在我国农机化工作战线,谁都知道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人朴是著名的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专家,一生教书育人,桃李天下;研究的学术成果,不少为国家农机化主管部门吸收借鉴,用于指导农机化工作实践。但就是这样一位一辈子研究农机化的老教授,在耄耋之年,因为偶然品读了《茶经》之后,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研究,短短一年多时间,竟撰写出了几万字的著作,通过自己的感悟,对中国茶、茶文化进行了一番独到的解析。本刊陆续刊登白人朴教授撰写的茶故事。
白人朴教授
01武夷大红袍的传说
武夷大红袍是十大名茶之一,素有“茶中状元”美称。主要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最佳产地是武夷山天心岩天心寺之西九龙窠的高崖峭壁上。九龙窠岩壁高耸,岩顶终年细泉流淌,碧水青山,云雾弥漫,日照较短,土壤肥沃。特殊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大红袍的优良品质,富有岩韵,所以又称武夷岩茶。据传原种只有四株,十分珍贵。
大红袍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壮实。采摘标准是新梢3-4叶开面。茶色青竭,茶汤橙黄清亮,叶片呈红绿相间色彩,有绿色镶红边特色,带桂花香,味浓显涩,称“岩韵”。耐冲泡,七、八泡仍有余香,是其他茶所不及。最宜茶具是紫砂壶、盖碗。人们把武夷岩茶称闽北乌龙茶,就是指它地处闽北,靠山,与地处闽南,靠溪的闽南乌龙茶有区别,有“岩韵”。安溪铁观音为闽南乌龙茶,其特点是味甘醇,香味足,且持久。南北相映,又各有特色,都是乌龙茶中佼佼者,有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福建一北一南的乌龙茶,一个靠岩,一个靠溪,真是仁智双全了。
人常说,“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品茶。”武夷岩茶是高僧所好。清代著名文人袁枚是杭州人,自然喜欢龙井茶。他谈了他对武夷茶从不喜欢到接受的转变过程,使我们可以体会到武夷岩茶有内在的强大引力使你接受它,甚至喜欢上它。袁枚说,“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苦如药。”但当游武夷山后,就有所转变,“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后,再试二三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袁枚谈了亲身体会,也讲了道理,武夷茶确有其独特的韵味,能使人怡情悦性。
武夷山自古就是佛道兼容的名山,有博大的胸怀。很多茶树都是寺院或者道观种植,归寺院或道观管理。著名的大红袍就归天心的永乐禅院。为什么武夷茶叫武夷大红袍呢?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有一位穷秀才上京赶考,由于穷困劳累,途中病倒在武夷山下。天心寺的老方丈将其救起,为他泡了碗寺中产的茶让他喝下,病情见好。秀才喝茶病好后谢了方丈,赶去应考,金榜题名中了状元,招为驸马。状元不忘天心寺方丈之恩,为了谢恩,在荣归故里的回乡路上,特意到武夷山天心寺谢恩。回京时带了些天心寺的茶叶,正遇上皇上偶感不适,用此茶敬献皇上。皇上饮此茶后顿觉舒适,龙心喜悦。病愈后即命状元带上御赐的红袍去武夷山致谢。状元到了天心寺,命将红袍披盖在武夷山岩壁的茶树上,阳光照射,闪现红光,见此情景,无不惊喜万状。从此人们把此茶树称为“武夷大红袍”。茶之所以出名,一是茶质高,二是茶德。民间争相传诵武夷大红袍为“茶中状元”。
02径山禅茶的故事
禅茶是佛僧修禅用茶,讲求以茶入禅,以禅会茶,茶禅一味。饮茶是佛僧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史料中关于佛僧种茶、饮茶的记载,最早是西汉年间(公元前53年至前50年),四川雅安蒙顶山甘露禅师吴理真在上清峰种植了七株茶树,“高不盈尺,迥异寻常”。人们尊称吴理真为最早种植茶树的茶祖。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佛僧在高山名寺种茶、制茶、禅茶、礼茶,再从寺院传到民间,在古代是常有的事。寺院茶很有名气,蒙顶山茶有“仙茶”之誉。“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等著名诗句,自古广为流传至今。
寺院茶一般有两大功能:一是茶禅,二是茶礼。茶禅即饮茶参禅,修行用茶。修行有不同深度,不同醒悟程度,达到一定高度才能茶禅一味。茶礼即寺院招待客人用茶,用茶招待八方来客,不同等级有不同标准。寺院佛僧以茶敬客最早的记载见于《茶经·七之事》中之《宋录》,是说南朝宋孝武帝的两位王子新安王刘子鸾和豫章王刘子尚到安徽寿县八公山东山寺去拜谒著名高僧昙济道人(据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晋宋间佛学初行,其徒犹未称僧,通呼道人。)。道人用寺中最好的香茶礼敬二王子品饮。王子品饮后盛赞,“此甘露也”的故事,距今已1500多年。径山寺和径山禅茶很有名气,流传至今的径山禅茶故事,也反映了茶禅、茶礼两个方面。
杭州余杭径山寺深处东天目山北脉,据传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时有著名高僧法钦大师云游到杭州径山,发现这里山清水秀林密,适合修禅。便在山上开山建寺,并种茶、制茶、研茶、禅茶。这便是径山茶的始源。这里的茶树也是龙井群体品种的始祖。以后陆羽来到径山汲泉煮茶品茗著《茶经》。宋代日本僧人荣西法师、南浦绍明等先后来径山寺学佛习茶,并把茶籽和宋代盛行的径山茶宴传至日本,后来演变成日本茶道。径山因此成为“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很是著名。
径山寺茶园在海拔1000余米的山顶上,沿寺院黄色围墙分布。这里的古茶树年代久远,品种很好,是龙井群体品种的始祖。茶园中玉兰、丁香、银杏树穿梭其中,茶园周围有松树,竹林密布,林密松风,多云雾,土地是砂壤、砾石,饱含针叶、阔叶混成的腐质层,肥力强。土壤、气候、生态环境都很适合茶树生长,具备产优质茶的自然生态条件。这里泡出的明前、雨前径山茶,汤色翠绿明亮,叶底一芽二叶嫩绿成朵,悠悠清香怡人,入口回味甘醇,“色香味形”让人赏心悦目。民间流传着径山寺茶禅、茶礼的故事。
故事一,茶禅。修行高低深浅不同,对茶禅的领悟不同。径山寺千僧阁内,日本僧人跪在地上,泪水落在茶盏中。在跪僧头顶打坐的老方丈目光祥和,轻声说道,“喝茶”。跪着的日本僧人说,“千僧阁中的径山禅茶,禅意具足,实乃我东瀛禅子梦寐以求之物,弟子舍不得喝啊……”方丈一阵爽朗的笑声后说,“你如从这径山禅茶中喝出禅意,无异于喝出了狗屁的味道。”日本僧人愕然。方丈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说:“喝茶就是喝茶,在我径山门下,悟出一句只是喝茶,定当让你成佛做祖。”方丈说罢目视前方……世人的理解是,方丈说“喝茶就是喝茶”,指喝茶只是有助坐禅提神解乏不入睡,可以保障助力入禅悟道,并不是能从茶中喝出禅意来,道是悟出来的……
故事二,茶礼。对不同的人,茶礼也有所不同。大文豪苏东坡久慕径山寺大名,一日来径山寺游。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一般香客未予重视,只淡淡地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于是小和尚端上一杯普通茶送给苏东坡。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来人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是大诗人苏东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座”。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含笑应接,略一思忖,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座”,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不同茶礼。方丈显出惭愧之色。此联一出,不胫而走,传闻天下。径山寺和径山茶更是名扬中外。
(图片来源网络)
END
优质农产品杂志:《优质农产品》杂志官方账号,聚焦品牌农业建设和优质农产品开发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