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00:12:22 | 浏览:223
记者 | 实习生 黄俊仪
编辑 | 黄月
“没有人会否认泰晤士河对伦敦的至关重要性。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贸易,同时也带来了美、肮脏、财富、悲惨与尊严。如果没有泰晤士河,伦敦这座城市就不会存在。”
泰晤士河既是英国的母亲河,也是一部流动的城市历史。在《泰晤士:大河大城》一书中,作者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让这条大河流到了中国读者眼前,从它的源头讲到它的气候,从它的贸易写到它的文学,气势磅礴且魅力无穷,仿佛英国文化潺潺流动于这条河的水波之中。
“河水并不是在这意义上变成一面镜子,它比镜子更温柔、更广大、更诱人。它令被反射的世界变得深沉,可能比水面上的实际事物还要更为深沉。”总长为215英里的泰晤士河,不及尼罗河的二十分之一,这短短一条河流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泰晤士》作为一部河流传记,留给了我们一份关于人类文明的启示。
《泰晤士》是阿克罗伊德《伦敦传》的姐妹篇,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读城系列”的最新一部作品。这一丛书曾带我们去往柏林(《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面纱下的七丘之城》)、威尼斯(《威尼斯:晨昏岛屿的集市》)和孟买(《孟买:欲望丛林》)……
在上海书展上,几位有着旅英经历的嘉宾从城市、历史和人的关系等角度出发,与读者分享了自己阅读《泰晤士》之后的感受和思考,他们分别是作家毛尖、电视主持人兼新闻评论员骆新、本书译者任明及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劭恺。
“世界上最大城市的粪便和垃圾,流进了泰晤士河。300万人使用过的污水在潮汐中冒泡——泰晤士河变成了一条巨大的、敞开的下水道。”在阿克罗伊德的笔下,浪漫与优雅并存的泰晤士河的黑暗过往被残酷揭开,它曾一度是一条死亡之河。提及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三位嘉宾从不同视角解读了书中对“污秽与肮脏”的泰晤士河的描绘。
骆新与读者分享了BBC系列纪录片《肮脏之城》,他提到,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英国有着脏乱不堪的过去,直至1666年在北岸整整烧了四天的大火,伦敦这座城市才开始被重构。“英国人爱喝啤酒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泰晤士河的水太脏,人们在确保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饮用加工后的啤酒,”骆新说道。
毛尖则从文学层面对“脏乱差”展开剖析。她认为该书最灾难性的部分发生在“死亡之河”一节,作者仅仅用两页纸的篇幅,将死亡、悲剧和离别的细节刻画得骇人又惨烈,营造了一个充满电影感的想象空间。她说:“像我们这样没有到过泰晤士边上的人,会觉得它是故事的发源地——没有泰晤士河,伦敦好像就不能发生故事了——这就是这条河特别有魅力的地方。”
曾劭恺对毛尖的观点表示认同,他提出,英国文学从17世纪以后特别强调想象空间,“这跟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很有关系,用文字画画的处理方式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牛津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那里你可以回望上游,思考泰晤士河安静的起源,也可以朝下游看去,凝望即将到来的伦敦的广大。”
任明坦言,自己在翻译《泰晤士》一书时,明显感受到泰晤士河的上游、中游、下游迥然不同,阿克罗伊德对不同层次感的把握自然生动,同时充满了哲学思考。
分层并不意味着割裂,公共文化氛围在伦敦这座城市随处可见。骆新提到自己旅英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是摆放在泰晤士河边的“公共座椅”,公众在捐款后可在该座椅上标刻想要纪念的人名,每一个座椅都承载了一个人的故事。除此之外,英国人也十分热衷在河畔进行露天聚会,“这是个信息交换的过程。什么样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一定是知识可以被共享的社会。”以此为例,骆新认为,泰晤士河作为城市公共文化客厅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泰晤士河流经牛津大学,曾在这座学府攻读哲学博士的曾劭恺回忆起,自己到英国以后对泰晤士的印象经历了瞬间转换——从阅读《狄更斯传》时的灰暗印象,切换至现代浪漫的美好,除了这条河流的自然风光以外,更多增色源于在河岸边与教授、学者们谈笑风生的记忆。设想漫长的夏日黄昏浸入夜晚之际,泰晤士河面闪动着粼粼波光,每个人在这一时刻都和城市建立了某种不可磨灭的联结。
在阅读《泰晤士》的过程中,毛尖发现,特定章节的内容反映出了英国人对于死亡有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英国常被认为是‘自杀国度’,书里有非常多的文本跟‘死’有关系,但这些死亡写得非常轻松,甚至洋溢出奇特的欢乐来。”她说,“以反生命的方式表达奇特性和欢乐性,这种死亡态度,在某种程度上缔造了英国文学。”
“举轻若重和举重若轻是英国文学非常重要的特点,”骆新补充道。关于英国文学的死亡观,曾劭恺以英国文学家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著作《天路历程》为例向读者阐释:“河流一直有文学上的象征意义,泰晤士河在伦敦大火后带来了死后重生,把河流跟死亡联系在一起,带来死亡也带来生命。”
任明补充道,在翻译过程中他发现,该书对死亡情节的描写不乏有极度悲惨的部分。作者不仅从宗教角度解读了英国人对死亡的态度,也从自然敬畏的角度展示了自然观是如何充实这条河流、形成万物循环的过程。
文|纪硕鸣再去梅登黑德看泰晤士河,手机设定地铁在伊灵转伊丽莎白线,然后到塔普娄 (Taplow)小镇下。全新的伊丽莎白线耗费13年、耗资近190亿英镑建造的英国横贯铁路,是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登基70周年之际顺利通
记者 | 实习生 黄俊仪编辑 | 黄月 “没有人会否认泰晤士河对伦敦的至关重要性。它为这座城市带来了贸易,同时也带来了美、肮脏、财富、悲惨与尊严。如果没有泰晤士河,伦敦这座城市就不会存在。”泰晤士河既是英国的母亲河,也是一部流动的城市历史。
来源:丽水日报-丽水网“摄影艺术要植根于生活。”昨日下午,由英国艺术家茱莉亚·弗勒顿·巴顿带来的《关于泰晤士河的故事》学术论坛在丽水市文化馆三楼多功能厅举行,现场吸引了近百名摄影爱好者参加。茱莉亚·弗勒顿·巴顿1970年生于德国不来梅,少年
一说起世界著名的河流不得不说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流经世界顶级城市伦敦,伦敦的今天繁华离不开泰晤士河,泰晤士河不仅是伦敦的母亲河也是成就了伦敦这一世界级大都市的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伦敦英国最大城市位于英国中南部,伦敦是世界公认的五大城市群英国中
泰晤士河,原意为宽河的意思。全长338km,通航里程为309km,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泰晤士河的河床坡降微缓,水位稳定,冬季流量较大,很少结冰,伦敦以下的河段为潮汐区,河口潮汐高达6m以上,伦敦距离河口88km,海中航行的船舶乘着潮汐可以抵达
作者:王喆宁编辑:陈佳莉2020年到伦敦留学后,张胜佳迷上了一项小众活动。拿上铲子、塑料袋,穿上及膝的雨鞋,背上黑色帆布包,他来到泰晤士河边的滩涂,走走停停,时不时蹲下来仔细翻找,然后把找到的东西塞进包里带走。别误会,他不是在捡垃圾,而是加
英国英格兰地区接连几周少雨,加上7月份持续高温,泰晤士河的源头眼下已经干涸。官方认定,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科茨沃尔德山区的赛伦塞斯特镇。如今从这条河源头向下游延伸出的数公里河床泥土裸露,偶见水坑。↑这是8月14日在英国赛伦塞斯特附近拍摄的干
英国英格兰地区干旱天气持续,英国最大水务公司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17日宣布从8月24日起对伦敦和泰晤士河谷地区实施临时“软管用水”禁令。这一禁令意味着,该地区约1500万的居民用户将不允许使用软管水枪清洗汽车、给花园菜园浇水、给戏水池和游泳池
来源:央视财经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受今年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干旱的影响,英国第二大河——泰晤士河源头附近的河床目前已完全干涸。有河流专家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发生。这里是位于英国西南部赛伦塞斯特镇的一个小村庄,知名的泰晤士河就发源
【文 观察者网/李泽西】 据“路透社”9日报道,由于持续高温和低于往常的降水量,欧洲多地河流水位都“低可见底”,给自然环境、经济和民生造成了实实在在的破坏。欧洲专家认为,这可能是近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未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未来恐将会发
欧洲出现能源危机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今年欧洲又遭受了“断气断油”影响,导致欧洲能源危机在进一步加剧,在2022年,“能源危机”已成为欧洲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经济衰退迫在眉睫。而就在这个时候,欧洲又遭遇了70多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莱茵河面临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英国英格兰地区接连几周少雨,加上7月份持续高温,泰晤士河的源头眼下已经干涸。据法新社10日报道,这条英国“母亲河”的源头往下游移动多达数公里。官方认定,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科茨沃尔德山区的赛伦塞斯特镇。这条河绵延32
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泰晤士河并非平凡无奇,是穿过英国历史的河流。”实际上,泰晤士河不但记录了英国的从落后到兴盛的历史,还记录了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的生态修复过程!自16世纪以来,英国最著名的河流泰晤士河扮演了伦敦垃圾桶的角色: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