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13:45:05 | 浏览:929
临清有一条状元街,是因为武状元马兆瑞府邸坐落此街而得名。现在这条胡同,辖属于天桥街居委会。
马兆瑞,临清人,回民,是乾隆(1787年)丁未科武状元,被乾隆皇帝授一等侍卫,正三品官职。据《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上御太和殿传胪,赐武举一甲马兆瑞、侯瑸、麦鹰扬三人武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民国《临清县志》《选举志•武科进士表》载:“清乾隆,马兆瑞,丁未科一甲一名”。据《清史稿》和《广州地方志》记载:马兆瑞任职情况,“嘉庆年间,广东罗定协副将,九年任”,“惠州协副将,十年任”。嘉庆四年(1799)八月,陕西张汉潮反叛,马兆瑞率兵前去镇压,屡立战功,在军中影响颇大,期间充分彰显了马兆瑞的军事才能和临清教门的神技武功。
据尹阿訇《回教轶事》记载:“州人马公兆瑞,慷慨士也。世服天方,敬事惟谨。性豪迈有大志,身躯魁梧,膂力绝伦。弓、马、刀、石技超侪辈”。
现今,临清还流传着很多有关武状元马兆瑞的轶事传说,比如:《武举人力抱千斤牛》,《武状元碎碑救教民》,《临清潭腿技压群雄》等民间故事。
《武举人力抱千斤牛》的故事
发生在马兆瑞还是武举人的时候,临清老清真寺前大运河上有渡口,一个老者在岸,牵一大黄牛欲过渡。上船时这牛来了犟脾气,任你怎样拖、拽,它就是不愿上船。老者急出满头大汗。这是恰逢马兆瑞出寺堤上经过,看到此景,趋步上前,一边捋袖子,一边说:“我来试试”。
只见他左手搂住黄牛前胯,右手抱住黄牛的后胯,双膀一较劲。
“嗨”。
那大黄牛四蹄悬空被马兆瑞抱了起来。俗话说:“宁举千斤石头,不抱百斤牲口”。说来也怪,那黄牛像是愿意配合马兆瑞,服服帖帖被抱上了船。老者和几名过渡客看得目瞪口呆。从此,马兆瑞力大无比,乐于助人的佳话在临清传开。
《武状元碎碑救教民》
说的是,当年大清王朝对回民采取了抑裁政策,制定了不少不平等的教民管理律例。不仅见诸大清律法,而且各地方也出台了一些附加条款。临清州衙更是附加设立了苛刻的制度条例来束缚回民的生活和发展,如:“汉伤回民,十以一抵;回伤汉民,一以十抵”“勿令养马,勿藏兵器”等等。临清州衙还把苛虐条例刻在石碑上,并且把石碑矗立在衙门前,以便让回教百姓铭记遵守。为此,教门同胞受到了残酷的压迫和虐待,广大教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又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现状。
清代礼制规定,凡考中状元者,由巡捕营护送新状元归第,省亲祭祖,炫耀恩荣。马兆瑞考取武状元后,时刻挂念家乡教胞,因为他出身教门,深知临清教民百姓的疾苦。
马兆瑞到临清后,首先去拜见地方官员。表面上看是为了应付官场那些繁文缛节的礼节,但是他的心中自有一番打算。当时的临清知州邓希曾是六品官,而新状元马兆瑞是钦封正三品,知州的级别低于新状元,所以,这一天,临清知州邓希曾亲自率众官吏到衙门外迎接新状元,以表示对新状元的尊敬。在州衙里,寒暄、小叙后,马兆瑞告辞。他们一行人在走出大堂的时候,马兆瑞指着衙门旁边立着的《回民律例》石碑,愠色的问州官,‘这是立的什么碑?’
知州邓希曾赶忙回答道:‘这是为回民……’
还没等知州把话说完,只见新状元马兆瑞撩起衣服,朝着大石碑,抬腿就是一脚,只见千斤大石碑轰然倒地,断为数块。州官见了大惊失色,吓得的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其他官吏们更是吓得都躲在了一边,远远地观望。这时马兆瑞大声地对州官说:‘回汉是一家,为什么我州对教民附加如此苛例’,‘赶快派人把这个石碑砸碎去掉,以后也不能再立’。知州邓希曾唯唯诺诺地回答道:‘是、是,马上办’。自从马兆瑞踹碎石碑,废除了对回民的不公正的附加律例后,临清教民拍手称快,皆称颂武状元马兆瑞的功绩。
临清状元街和武状元马兆瑞的生平轶事,正史难见详载,《明史》和《临清县志》也只是一点而过。这都是因为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所造成的。比如说,清代武科地位要比文科低得多,文科殿试揭晓后,新科进士的姓名、籍贯及名次都要郑重其事地刻在“进士题名碑”上,而武科就大不相同了,既没有“题名碑”制度,也很少有专载其事的书籍。所以说,我们要探究临清状元街的历史演革、状元轶事掌故,也只能在一些野史杂记里寻觅,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获取。
遥想当年,依傍运河、毗邻天桥的状元街,大宅小门、青砖绿瓦、大院套着小院、店铺挨着作坊,是临清的一条繁华街巷。据我采访到的一些老人讲述,清末民初,写着‘状元街‘三个大字的标示牌就挂在胡同北首的墙上,在他们的记忆里,临清死河子(元代古运河)北岸的状元街里重门瓦舍、上马石、下马石依稀如昨。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时至今日,状元街里已难觅昔日那繁盛景象和状元府遗存。但是,庆幸的是临清状元街老胡同的走向格局没有改变,状元街的名称还在我们的口碑中传承。
来源:临清市文化馆临清市非遗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临清有一条状元街,是因为武状元马兆瑞府邸坐落此街而得名。现在这条胡同,辖属于天桥街居委会。马兆瑞,临清人,回民,是乾隆(1787年)丁未科武状元,被乾隆皇帝授一等侍卫,正三品官职。据《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上御太和殿传胪,赐武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展现新时代大运河新风貌,11月23日—2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
说起临清,我们不得不提,它曾经的繁华,临清作为山东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临清在明清时期依托着运河漕运不断倔起,迅速成为当时的北方的五大商埠之一,山东的第一大城市,当时的临清拥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只要
编者按:时光流转,日月穿梭,千年大运河吟唱着一首源远流长的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600多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展现新时代大运河新风貌,11月23日—2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
江津县的王公性本善,喜贪杯中物。虽家境富裕,然独子王才却是虽眉眼极佳,脸上却长有一块甚是醒目的黑色胎记。如此,虽家境人品俱佳,却是年方三十未娶,王公夫妻甚是忧愁。一日,王公出门办事,因喜杯中之物,依如平常般携带待一瓶酒上路。走至一荒野外,天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千年运河流淌不息,联通南北,在河南大地上留下了众多遗存,焦作辖区内也有不少看点。10月23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焦作,一睹风采。位于焦作市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南部小丹河上的运粮河龙头桥,以桥头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悠悠古运河,不舍昼夜流淌,生生不息,也给河两岸带来了传承千年的荣乐,比如浚县的码头村和白寺村。船工驿站码头村码头村的石桥码头村位于浚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大运河卫河段“十八里溜”的南端。历史上,这里是繁荣一方的码头,水
1/62/63/64/65/66/6【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利英】它曾是一条航运繁忙的河,千百年来波光云影、千帆过尽,“云溪燕语卫水舟,橹桨声声入梦来”曾是它的真实写照。它也是一条文化河,卫河如碧丝般串起了自然风光和人文名胜,在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汪泷 通讯员 范培倩 王文涛6月27日,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任城区受中央、省市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组织代表齐聚大运河畔,喜迎任城区运河新城月园盛大开园。取自《淮南子.天文
6月21日,德州,烈日炎炎下,大运河保护利用指挥部生态廊道项目东南角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多功能抑尘车等各类机械来回穿梭,配合工人们进行表层清理及垃圾外运等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大运河作为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它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功能和概括能力,创造各种艺术形象,展示瑰丽的想象,表现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远古时代起,民间文学就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它民俗活动而产生和发展,并成为人们生
千年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这其中有风景如画的两岸风光,有数千年的历史人文,还有运河两岸的一系列美食。临清就是运河美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漕运的繁荣汇集了南北美食、中外佳肴,也催生了临清美食文化的兴盛延展,下面就和小编来一起来品味这
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古今,促进了流域内文化精髓与南北城市文明的极大融合,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运河流淌至今,在聊城留下了无数印记。作为大运河沿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聊城市临清市以“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
临清是山东省辖县级市,是由聊城市代管。临清历史文化悠久,从西汉时期就已经设县制,境内因京杭大运河在明清时期就漕运发达,因此还有一个别称叫做“运河古城”。临清算是一座老城,最近几年的建设还算可以,但相对于周边的县市还是稍微慢了一点。临清境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