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3:48:37 | 浏览:636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滁河两岸。人民网 陶涛摄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写火了醉翁亭,写火了琅琊山。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滁州,美景又岂止于此。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南望长江,北靠淮河,境内西高东低,水网发达。除琅琊山风景区之外,卧牛湖、西涧湖、池杉湖、白鹭岛、滁河两岸……各处的旖旎风光,在这里共同勾绘出了一副瑰丽的画卷。
向东与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淮安市为邻的滁州,自古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生态环境两地共保联治,书写着滁州长三角一体化故事的绿色篇章。
夕阳下的滁河风光带。人民网 李希蒙摄
曾经“捕鱼人”,如今“护渔人”
滁河是长江下游一级支流,在流经滁州的105公里河道中,大部分是皖苏界河。
站在滁州市南谯区乌衣镇的滁河岸边,眼中花草青翠,绿树成荫,静静流淌的滁河中,时不时会有一尾大鱼跃出水面,这样一幅碧波绿岸的景象,宁静且祥和。
“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在这段河堤所在地,南谯区吴港村党总支书记赵国兵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经鱼类资源丰富,岸上居民,多以捕鱼为生。可随着不加节制的捕捞,再加上两岸建起了很多工矿企业,水体受到污染,鱼类资源也随之日渐枯竭。
做了十多年村书记的赵国兵,回想起那时滁河的状况,不禁摇头叹息,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滁河风光带。人民网 李希蒙摄
2016年,在滁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基础上,滁州市开始先行在南谯区建设滁河风光带样板段。2019年,皖苏两省在滁河陈浅断面实施跨省横向补偿机制。
“水质不达标,上游补偿给下游;水质达标了,下游补偿给上游,两年下来,我们这里作为南京的上游水系,水质全部达标。”滁州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丁伯清说。
为了共护一泓碧水,2020年,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滁河干流(滁州段)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禁捕。“这几年努力下来,不仅堤岸旁的景色美了,河水里的鱼虾也慢慢多起来了。”赵国兵说。
滁河禁捕之后,原先的渔民又去干什么了?
陈勇和同事正在堤坝上巡检护渔。人民网 李希蒙摄
每天骑着电动车,在河堤上往返巡查护渔的陈勇,就是上岸渔民中的一员。祖祖辈辈打渔为生的陈勇,在最初接到禁捕通知的时候,很是不解,可经过禁捕宣传干部的一番悉心劝导,陈勇也明白了禁捕的重要性。“总得把环境保护起来,好造福子孙后代吧。”陈勇如是说。
下定决心,陈勇不仅剪了渔网,还主动加入护渔员队伍。护渔工作并不复杂,但对责任心要求较高,陈勇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电动车,往返于自己管辖的25公里河道,对违法捕鱼的人进行劝阻。
“护渔过程中遇到过很南京来的游客,听着他们夸奖我们这环境好,心里头高兴。”听外地游客夸赞家乡之美,是陈勇最为骄傲的事情。
池杉湖景观步道。人民网 陶涛摄
曾经“丑小鸭” 如今“美天鹅”
在滁州市来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交界处,有一片湿地公园横跨皖苏两省,因为其内拥有“华东最大的池杉林”而得名池杉湖湿地公园。园区总占地面积5800亩,其中占地1000多亩位于向阳河与古滁河之间的水网区域,为池杉林核心区。
别看公园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网红”打卡地,十几年前,这里只有一片稀稀落落的池杉林,当时的景象和现在千差万别,更别提有人会来此旅游了。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修复,现在漫步在公园内,水中荷叶连片,青杉挺拔,眼中依旧尽是绿色。而碧水蓝天之间,还有很多水鸟翱翔其中。
池杉林里往来飞翔的候鸟。人民网 李希蒙摄
这样一副生机盎然的湿地美景,离不开多年来的精心修复。“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如果不加以保护,实在是太可惜了。这几年,我们在保护中发展,牢牢守住生态环保这条底线。”池杉湖湿地公园负责人韩汇山说。
要修复并且建设好这样一块横跨皖苏两省的湿地,离不开滁宁两地一同使劲儿。2016年,随着池杉湖湿地公园正式加入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皖苏两省围绕基础共建、资源共保、功能互补、发展共赢等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协商共建的新模式。
茂盛的池杉林、芦苇荡以及库塘湿地等独特的生态环境,为珍稀水禽、鱼类和底栖动物以及鹭类、雁鸭类等鸟类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和繁育场所。为了给栖息在湿地的鸟类提供安全的摄食来源,滁宁两地还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约定附近农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时至今日,常年栖息和每年经此迁徙的鸟类过百种,总数超过10万只,池杉湖湿地公园更是有了“百鸟天堂”的美誉。
池杉湖湿地公园内景。人民网 李希蒙摄
这样一方美景,俨然已经成为皖苏两省携手呵护长三角城市群绿肺的典范。“周边地区来这边旅游的游客很多,对大城市人来说,好的生态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韩汇山说。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之中,皖苏两省在经济建设、招商引资等多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与此同时,两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的合作也在深度推进,结出硕果。
近年来,滁州市坚持以自然为美,不与山争地,不与水争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同时,守护住这片绿水青山。
“一池山水、千载诗城”,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池州市,北临长江,南连黄山,有着1400年的建城史,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眼下,这里更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是包括南京、杭州、合肥等在内五大省会都市圈的辐射交汇地,集公路、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下一步将做好“加速油气交易期现合作、深化浙沪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推动甬舟一体化合作发展”等八篇文章昨天上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浙江省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举行。启动仪式上,获先进集体的岱山县发改局及我市的韩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滁河两岸。人民网 陶涛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写火了醉翁亭,写火了琅琊山。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滁州,美景又岂止于此。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南望长江,北靠淮河,境内西高东低,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滁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江北新区设立等国家战略机遇,以改革的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双招双引”做强主导产业链,在更大的发展格局中赶超、跃升。 环滁皆产业,从多点开花到链式发展 7月1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让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金甲溪千岩峡森林漂流成为游客休闲避暑的热门选择。这是南谯区融入长三角文体旅一体化发展的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南谯区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抢抓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契机,锚定省、市党代会提出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滁州市南谯区集中签约一批长三角一体化合作项目,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1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中来光伏新能源、总投资10亿元的凯撒光伏新材料项目也正式签约……今年以来
日前,滁州市南谯区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进一步对接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情况,梳理了下一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计划。今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历史发展机遇,从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与南京市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0月20日下午,"潮涌长三角 奋进看庐阳"长三角融媒体庐阳行媒体推介会举行,为期三天的长三角融媒体庐阳行采访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人民网、扬子晚报、新华日报等近30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参
人民日报 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资料图)“想回家乡发展,但学的是商务金融,担心在县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今年初,在国外留学的胡圣达一度很纠结。回到浙江德清后,胡圣达却惊讶不已——县里早已不是5年前的模样。浙江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研
“想回家乡发展,但学的是商务金融,担心在县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今年初,在国外留学的胡圣达一度很纠结。回到浙江德清后,胡圣达却惊讶不已——县里早已不是5年前的模样。浙江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中心等420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入驻德
“想回家乡发展,但学的是商务金融,担心在县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今年初,在国外留学的胡圣达一度很纠结。回到浙江德清后,胡圣达却惊讶不已——县里早已不是5年前的模样。浙江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中心等420多家科研机构、企业入驻德
繁忙有序的自动化总装流水线、小镇每年生产出全国1/7的钢琴、利用大棚网架栽培技术提升西瓜品质……记者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采访感受到,这里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一匹“黑马”,当地干部百姓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令人印象深刻。德清新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落成仪式 胡丰盛 摄中新网嘉兴12月31日电(记者 胡丰盛)作为江南水乡,浙江嘉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有3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
7月7日上午,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黎里镇,嘉善县陶庄镇、天凝镇相约秀水新区,共同见证毗邻党建-助推长三角一体化五镇共建签约、王江泾镇党群服务中心启用以及王江泾镇“泾善泾美”党建品牌发布。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12月1日,新华社的一条消息引来了众多舟山人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其中的“舟山元素”极为抢眼,令人对舟山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和憧憬。 《规划纲